世界(jie)(jie)觀(guan)(guan)(guan)是人們關于世界(jie)(jie)的(de)總(zong)(zong)體的(de)和(he)根本的(de)看法,決定著(zhu)人生(sheng)追(zhui)求(qiu)與價值(zhi)取向,指導(dao)和(he)支配著(zhu)理想(xiang)信念(nian)、思(si)(si)(si)(si)想(xiang)境(jing)界(jie)(jie)、道德操(cao)守與行(xing)為準(zhun)則,具(ju)有(you)“總(zong)(zong)開關”“總(zong)(zong)閘(zha)門”的(de)作(zuo)用。中(zhong)(zhong)國(guo)共(gong)產(chan)黨(dang)堅(jian)持(chi)辯證唯物主義(yi)(yi)(yi)和(he)歷史(shi)唯物主義(yi)(yi)(yi)的(de)馬克思(si)(si)(si)(si)主義(yi)(yi)(yi)世界(jie)(jie)觀(guan)(guan)(guan)。辯證唯物主義(yi)(yi)(yi)和(he)歷史(shi)唯物主義(yi)(yi)(yi)世界(jie)(jie)觀(guan)(guan)(guan)是習近(jin)平新時(shi)代(dai)中(zhong)(zhong)國(guo)特色(se)社會(hui)主義(yi)(yi)(yi)思(si)(si)(si)(si)想(xiang)的(de)理論基(ji)石。只有(you)深刻把握習近(jin)平新時(shi)代(dai)中(zhong)(zhong)國(guo)特色(se)社會(hui)主義(yi)(yi)(yi)思(si)(si)(si)(si)想(xiang)的(de)世界(jie)(jie)觀(guan)(guan)(guan),才能夠(gou)更加堅(jian)定理想(xiang)信念(nian),正(zheng)確(que)回答時(shi)代(dai)和(he)實踐提(ti)出的(de)重大問題,始終保持(chi)馬克思(si)(si)(si)(si)主義(yi)(yi)(yi)中(zhong)(zhong)國(guo)化時(shi)代(dai)化的(de)蓬勃生(sheng)機和(he)旺盛(sheng)活力。
習近(jin)平(ping)總書記(ji)指出(chu)(chu):“世界物(wu)(wu)(wu)(wu)質(zhi)統一(yi)性(xing)原理是(shi)辯證(zheng)唯物(wu)(wu)(wu)(wu)主(zhu)義(yi)最基(ji)本(ben)、最核心(xin)的(de)(de)觀(guan)點,是(shi)馬克(ke)(ke)思(si)主(zhu)義(yi)哲學的(de)(de)基(ji)石。”這一(yi)重要論斷(duan)突出(chu)(chu)了辯證(zheng)唯物(wu)(wu)(wu)(wu)主(zhu)義(yi)和(he)歷史唯物(wu)(wu)(wu)(wu)主(zhu)義(yi)世界觀(guan)的(de)(de)核心(xin)要義(yi)。正是(shi)基(ji)于世界物(wu)(wu)(wu)(wu)質(zhi)統一(yi)性(xing)原理,馬克(ke)(ke)思(si)主(zhu)義(yi)在(zai)回答哲學基(ji)本(ben)問題時(shi),主(zhu)張存在(zai)決定思(si)維、物(wu)(wu)(wu)(wu)質(zhi)決定意識,物(wu)(wu)(wu)(wu)質(zhi)是(shi)第(di)一(yi)性(xing)的(de)(de),意識是(shi)第(di)二性(xing)的(de)(de)。堅持辯證(zheng)唯物(wu)(wu)(wu)(wu)主(zhu)義(yi)和(he)歷史唯物(wu)(wu)(wu)(wu)主(zhu)義(yi)世界觀(guan),我們在(zai)看待問題和(he)分析(xi)問題時(shi),要一(yi)切(qie)從(cong)(cong)(cong)客(ke)觀(guan)實際出(chu)(chu)發,實事(shi)求是(shi)。正如(ru)習近(jin)平(ping)總書記(ji)所指出(chu)(chu)的(de)(de):“遵循這一(yi)觀(guan)點,最重要的(de)(de)就(jiu)是(shi)堅持一(yi)切(qie)從(cong)(cong)(cong)客(ke)觀(guan)實際出(chu)(chu)發,而不是(shi)從(cong)(cong)(cong)主(zhu)觀(guan)愿望出(chu)(chu)發。”
第一,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要求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不能從原則出發,而要從實際出發。馬克思主義認為:“原則不是研究的出發點,而是它的最終結果;這些原則不是被應用于自然界和人類歷史,而是從它們中抽象出來的;不是自然界和人類去適應原則,而是原則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歷史的情況下才是正確的。”這要求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問題上堅持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而不是從主觀想象出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必須深入實際了解事物的本來面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從零亂的現象中發現事物內部存在的必然聯系,從客觀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出發,在實踐中按照客觀規律辦事,處理好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第二,立足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當代中國最大的客觀實際是什么?就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們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的客觀基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這個問題,很多同志在認識上是知道的,但在遇到具體問題時,有些同志會出現‘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情況,經常會冒出各種主觀主義的東西,有時甚至頭腦發熱、異想天開。”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這就決定了我們要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第三,客觀實際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是立足于辯證法的唯物主義世界觀,認為世界處于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過程之中。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是統一于物質的客觀存在,但不像舊唯物主義那樣形而上學地、割裂地、靜止地看待這個世界,而是作為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系統和過程存在著。“變化者,乃天地之自然。”正是基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妥善處理各種重大關系。任何主觀主義、形式主義、機械主義、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的觀點都是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在實際工作中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第四,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既要看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沒有變,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每個階段呈現出來的新特點。”“過去長期困擾我們的一些矛盾不存在了,但新的矛盾不斷產生,其中很多是我們沒有遇到、沒有處理過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是現階段我國發展不容置疑的事實,我們要堅持唯物辯證法的觀點來看待這個事實、著力解決這個問題,準確把握我國不同發展階段的新變化新特點,使主觀世界更好符合客觀實際,按照實際決定工作方針。 習近(jin)平(ping)新(xin)時(shi)代中(zhong)國(guo)特色社會(hui)(hui)主義(yi)思想堅(jian)(jian)持實事求(qiu)是,一切從普遍(bian)聯系和(he)永恒(heng)發展(zhan)的(de)(de)客觀實際(ji)出(chu)發,牢(lao)牢(lao)把握我國(guo)發展(zhan)的(de)(de)階(jie)段(duan)性特征(zheng),根(gen)據社會(hui)(hui)主要(yao)矛盾的(de)(de)變化,站在新(xin)的(de)(de)歷(li)史(shi)方位,著眼(yan)于人民群眾新(xin)的(de)(de)需要(yao),提出(chu)堅(jian)(jian)持和(he)發展(zhan)中(zhong)國(guo)特色社會(hui)(hui)主義(yi)新(xin)的(de)(de)思路、新(xin)的(de)(de)戰略(lve)、新(xin)的(de)(de)舉措。
堅持認識和實踐辯證關系的原理,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習(xi)近(jin)平總書(shu)記強調,要(yao)學習(xi)掌握(wo)認識和(he)(he)實(shi)(shi)踐(jian)(jian)辯證(zheng)關系的(de)(de)原(yuan)理(li)(li),堅(jian)(jian)持實(shi)(shi)踐(jian)(jian)第一(yi)(yi)的(de)(de)觀點,不斷推進(jin)實(shi)(shi)踐(jian)(jian)基礎上(shang)的(de)(de)理(li)(li)論(lun)(lun)(lun)(lun)創新。我們推進(jin)各(ge)項工作(zuo),要(yao)靠實(shi)(shi)踐(jian)(jian)出真知。理(li)(li)論(lun)(lun)(lun)(lun)必須同(tong)實(shi)(shi)踐(jian)(jian)相統一(yi)(yi)。必須高度重視理(li)(li)論(lun)(lun)(lun)(lun)的(de)(de)作(zuo)用(yong),增強理(li)(li)論(lun)(lun)(lun)(lun)自(zi)信和(he)(he)戰略定(ding)力,對經過反(fan)復(fu)實(shi)(shi)踐(jian)(jian)和(he)(he)比較得出的(de)(de)正確理(li)(li)論(lun)(lun)(lun)(lun),要(yao)堅(jian)(jian)定(ding)不移堅(jian)(jian)持。要(yao)根據時代變(bian)化和(he)(he)實(shi)(shi)踐(jian)(jian)發展(zhan),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shi)(shi)現理(li)(li)論(lun)(lun)(lun)(lun)創新和(he)(he)實(shi)(shi)踐(jian)(jian)創新良性互動,在這(zhe)種統一(yi)(yi)和(he)(he)互動中發展(zhan)二十一(yi)(yi)世(shi)紀(ji)中國(guo)的(de)(de)馬(ma)克思(si)主義(yi)。這(zhe)為我們堅(jian)(jian)持馬(ma)克思(si)主義(yi)認識論(lun)(lun)(lun)(lun),堅(jian)(jian)持在實(shi)(shi)踐(jian)(jian)基礎上(shang)的(de)(de)理(li)(li)論(lun)(lun)(lun)(lun)創新,用(yong)發展(zhan)著的(de)(de)馬(ma)克思(si)主義(yi)指(zhi)導(dao)實(shi)(shi)踐(jian)(jian),科學對待馬(ma)克思(si)主義(yi)指(zhi)明了方(fang)向(xiang)。
第一,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的固有品質。馬克思主義不是遠離社會生活和脫離社會實踐的書齋理論,而是深深植根于實踐、服務于實踐又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活生生的理論。它在指導無產階級革命實踐過程中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又在實踐過程中使自身不斷經受檢驗,獲得豐富和發展。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對他們理論中一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列寧也指出,馬克思的理論“所提供的只是總的指導原理,而這些原理的應用具體地說,在英國不同于法國,在法國不同于德國,在德國又不同于俄國”。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特點,從根本上決定了它與社會現實生活、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以及與具體的時代條件緊密聯系,使得它具有不竭的創造活力和蓬勃生機;決定了它具有不斷在實踐創新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用理論創新成果引領實踐創新,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互動中不斷與時俱進的固有理論品質。第二,理論必須同實踐相統一,脫離了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脫離了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理論只有與實際緊密聯系,才能發揮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實現自身的價值和意義;理論如果脫離了實際,就會成為僵化的教條,就會失去活力與生命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前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加快,我們就不能把書本上的個別論斷當作束縛自己思想和手腳的教條,而要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人民新期待,大膽探索,勇于開拓,積極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在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互動中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第三,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對經過反復實踐和比較得出的正確理論,要堅定不移堅持。理論只有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經受住實踐的檢驗,才能稱為正確理論。馬克思主義是經過實踐反復檢驗并被證明為顛撲不破的真理,充分體現了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統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確立了正確的思想路線,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探索和創新,為改革開放提供了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的理論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根本的就是要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一以貫之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發(fa)展(zhan)中國特色社會(hui)主義(yi)(yi)是一(yi)項長期歷(li)史任務,我們要(yao)堅(jian)定(ding)對馬(ma)(ma)克(ke)(ke)思(si)主義(yi)(yi)的(de)信仰,用發(fa)展(zhan)著的(de)馬(ma)(ma)克(ke)(ke)思(si)主義(yi)(yi)指導新(xin)的(de)實(shi)(shi)踐(jian),必須緊(jin)緊(jin)抓住(zhu)馬(ma)(ma)克(ke)(ke)思(si)主義(yi)(yi)一(yi)以(yi)貫之(zhi)的(de)精髓(sui),牢(lao)牢(lao)把握馬(ma)(ma)克(ke)(ke)思(si)主義(yi)(yi)一(yi)脈相(xiang)承的(de)“脈”;同時(shi)要(yao)扎根社會(hui)實(shi)(shi)踐(jian)、立足當今時(shi)代(dai)、面(mian)向現實(shi)(shi)問(wen)題,不斷(duan)推動理論創(chuang)新(xin)和(he)實(shi)(shi)踐(jian)創(chuang)新(xin),不斷(duan)用馬(ma)(ma)克(ke)(ke)思(si)主義(yi)(yi)活的(de)靈魂解決新(xin)的(de)問(wen)題。
習(xi)近(jin)平總書記指出,“辯(bian)證唯物主義雖(sui)然強調世界的(de)(de)統一(yi)性(xing)在于它(ta)的(de)(de)物質性(xing),但并(bing)不否認意(yi)識對物質的(de)(de)反(fan)作(zuo)用,而是認為這(zhe)種反(fan)作(zuo)用有時是十分巨(ju)大的(de)(de)。我們(men)(men)黨(dang)強調理(li)(li)想(xiang)信念是共產黨(dang)人精神(shen)上的(de)(de)‘鈣’,強調‘革命(ming)理(li)(li)想(xiang)高于天’,就是精神(shen)變物質、物質變精神(shen)的(de)(de)辯(bian)證法”。我們(men)(men)黨(dang)之所以能夠經受一(yi)次(ci)次(ci)挫(cuo)折而又一(yi)次(ci)次(ci)奮起(qi),歸根到底(di)是因為我們(men)(men)黨(dang)有遠大理(li)(li)想(xiang)和崇高追求。
第一,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是世界觀和政治信仰在奮斗目標上的具體體現。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樹立和堅持明確的理想信念。如果沒有或喪失理想信念,就會迷失奮斗目標和前進方向,就會像一盤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會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習近平總書記膾炙人口的精彩比喻,深刻揭示出理想信念對于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意義。“革命理想高于天”,曾經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頑強奮斗,領導人民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使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前所未有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第二,共同的思想基礎是推進偉大事業的思想保證。馬克思主義認為,在不同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中,人們生產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思想文化建設雖然決定于經濟基礎,但又對經濟基礎發生反作用。先進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反之,落后的、錯誤的觀念如果不破除,就會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桎梏。共同的思想基礎是鼓舞中華民族奮力前行、開創美好未來的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必須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保持對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的清醒認知和執著追求;同時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提升黨性修養、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營養,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在勝利和順境時不驕傲不急躁,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牢牢占據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實現人類美好理想的道義制高點。第三,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指南針”“黏合劑”,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注入強大精神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通向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康莊大道。共產主義只有經過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變為現實。忘記遠大理想而只顧眼前,就會失去前進方向;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就會脫離實際。我們既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信念,也要腳踏實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不懈努力,扎扎實實做好現階段的每一項工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體現,是實現共產主義最高理想的必經階段。沒有最高理想的指引,就不會有共同理想的確立和堅持;沒有共同理想的實現,最高理想就沒有現實基礎。任何時候都不能把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執政,面對著十分復雜的國內外環境,肩負著繁重的執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論思維的有力支撐,是難以戰勝各種風險和困難的,也是難以不斷前進的。全黨同志一定要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把握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不斷提高全黨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運用科學理論指導我們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的能力,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